記憶力退化是失智嗎?失智警訊有哪些?
隨著年紀增長,認知功能記憶力會有逐漸下降的趨勢,家中長輩更可能會觀察到記憶力變化;健忘的狀況大多是良性的,經過提醒會回想是可以慢慢回溯與想起,反觀失智造成的失憶現象卻是疾病的一種症狀,因腦部受損造成記憶力、判斷力、語言能力、計算能力等多項認知功能衰退,進而影響日常生活與社會互動的症狀群。
隨著社會高齡化,台灣失智盛行率約有8%,也因此造成家庭照顧需求漸增,因此對於失智症的預防、了解與治療更顯得重要,有效的預防也能降低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率。
- 常見失智症種類:
- 阿茲海默症(Alzheimer’s Disease):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,女性比例較高。早期以記憶減退為主,近期記憶力下降,且漸進式惡化,無法勝任生活事務,可能會出現迷路,無法辨認家人朋友等 。
- 血管性失智症(Vascular Dementia):由腦中風或腦血管病變引起,症狀多變,通常會有「階梯式」退化,除了認知功能下降,有時伴隨步態不穩、尿失禁、情緒波動等症狀。
- 路易氏體失智症(Lewy Body Dementia, DLB):特徵包括:意識波動、視幻覺、睡眠障礙、類巴金森症症狀。
- 額顳葉失智症(Frontotemporal Dementia, FTD):好發於50–65歲年齡,相對較早;主要是人格、行為、語言功能異常,記憶力減退較爲後期。
因此若出現常見失智症症狀,記憶力下降、無法處理熟悉事物、定向感混亂、情緒變化的等,建議及早就醫評估 ,目前可透過失智症檢測評估認知功能程度,腦部影像與抽血鑑別失智症成因。透過早期的介入,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案,能夠延緩進展,提升生活品質。治療方式大多有藥物治療與非藥物療法,生活模式的介入也相當重要,失智症的治療與照護是漫漫長路,需要病人,照護者、醫療團隊等一起努力,降低照護的負擔。
